“我們將續寫成功”
2017-11-08 15:56:01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聯邦德國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眾多德國企業在中國進行投資。林德中國項目于1993年由時任德國總理科爾(Helmut Kohl)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李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的合作協議,進入中國市場并從中國快速發展中受益。
正值2017年中德建交45周年紀念,9月28日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暨中德建交45周年招待會。45年來,中德兩國關系持續、穩定向前發展,中德關系當前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經貿等各領域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為雙方各領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自1993年林德中國在廈門建廠以來,回顧24年走過的歷程。 凱傲集團董事會成員、林德亞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郭進鵬看來,林德(中國)在中國市場取得的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首先應該歸功于中德關系的健康發展:“中德兩國政府推動德國企業來中國投資,使得我們有機會早在24年前就進入了中國,搶占了先機,獲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如今我們的林德品牌在中國享有極高的聲譽,技術領先,服務最出色。”
這是一些舊文件和泛黃的老照片,Andreas F?th 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張照片說:“看,這是我們的中德籌建項目團隊在1993年林德廈門工廠的動工儀式上。這是我,當時39歲。”他開始興致勃勃地介紹起照片上的八個核心項目成員:四個德國人,四個中國人,分別代表合資方德方和中方。
照片是24年前拍的,那時候其他一些德國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成立合資企業。這在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聯邦德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時還難以想象,卻為林德廈門等成功項目奠定了基礎 。F?th也親身經歷了這一進展。“那個時候的廈門還沒什么高樓,街上的汽車也不多。林德廈門也還只是一片綠地,周圍什么也沒有,跟農村差不多。”他回憶道。在中德團隊的通力合作下,1996年,綠地上就矗立起了一座按德國1:1標準建造的叉車工廠和一座十幾層高的辦公樓及配套設施。同一年,新工廠正式投產了。自那以后公司就成為了中國工業車輛市場最大的外資供應商和高端市場的領導者。1999年,公司成為了德國獨資企業。2005年,公司改名為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
Andreas F?th今天仍對過去津津樂道,其實很容易理解:畢竟今天的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高樓聳立,車流如梭,常住人口接近四百萬。24年前的光景已經無跡可尋。而今天的林德(中國)是凱傲集團在亞太區域的生產、銷售、服務基地和研發中心。F?th對林德在過去24年里在中國的成功發展由衷地感到高興,也為自己當年能夠貢獻一份力量感到自豪。1998年他結束了在中國的工作,回到了德國。然而那段在中國的經歷和他與中國同事結下的深厚友誼對他來說成了最美好的回憶和寶貴的財富。
林德廈門的建廠項目是1993年由時任德國總理科爾(Helmut Kohl)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李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的合作協議。其時,恰逢德國政府出臺“亞洲方案”,鼓勵德國企業到亞洲特別是到中國投資。而中國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一些德國企業抓住這個機遇,進入了中國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這些先行者包括林德如今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林德對在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德兩國關系的發展非常樂觀。24年前,我們高瞻遠矚,為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奠定了基礎。現在和未來,我們也一樣隨時準備著抓住機遇,續寫成功。